八字算命术发展历程,唐代飞速发展,明清达到顶峰


  八字算命术发展历程,唐代飞速发展,明清达到顶峰

  古人认为“天”能致命于人,因此所谓命运就是天命,早在殷周时期,“受命于天”就被镌刻在神鼎上乃至先民的心中。儒家孔子,就是位信命的人。他早年周游列国,到处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,很想干一番仁政事业,结果却风尘仆仆,穷困不通。四处碰壁后,孔子领会到命运之神是这样无情地捉弄人,于是年过半百以后发生了“五十而知天命”的感叹。此外,他和弟子还宣扬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、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”、“君子居易以侯命,小人行险以侥幸”的思想。孔子的天命观在孟子那里得以发扬,孟子说:“莫之为而好者,天也;莫之致而至者,命也。”(《孟子•万章上》)也就是冥冥中天命支配着人生。

  中国的算命术以《周易》为基础理论,源远流传。到了汉代,天命观蔚为大观,加上阴阳五行学说和谶纬神学,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命学。据史书记载,汉朝的司马季主、严君平都是轰动一时的算命高手。汉代哲学家、文学家王充对于命运也深信不疑,他说:“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,有死生寿夭之命。亦有贵贱贫富之命。”他还说:“自王公逮庶人,圣贤及下患,凡有首目之类,含血之属,莫不有命。”“贵贱在命,不在智愚”(《论衡•命禄》)在《论衡》一书中谈及命理的篇章有:《命禄第三》、《气寿第四》、《幸偶第五》、《命义第六》、《无形第七》、《吉验第九》、《偶会第十》、《初禀第十二》、《气势第十四》等九篇。这些篇章,肯定天命的必然存在,并且在命理奥秘的探知上,也作了某些方法上的启发性论证。这还是命术形成的较早时期,这时的算命术多种多样,有巫蛊、择日,禁忌、符应、望气、卜相、杂祀、星占等。但是同时也发展起一种以阴阳五行、天干地支为基础配合年月时日的算命术。三国时代的管辂、晋代的郭璞,以及南北朝的陶云景都是以善于算命而名传百世。但他们有关八字算命的理论和著作,至

  今已不可复见,留下来的仅是传说而已。晋代葛洪《抱朴子内篇•辨问》引《玉钤经》的说法,认为人的一生吉凶,早在父母交合,得妊之初就已定下来,其原因在于天上上的值日星宿。这就是子平八字中起胎元的根据。

  唐代算命术飞速发展,并且正式确立体系,基中起关键核心作用的有李虚中、僧一行、桑道茂等人。将八字算命方法开创成一门学科的,是唐朝的天文学家李虚中。李虚中,字常容,唐代魏郡(治所在今河北大名)人。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,一直做到殿中侍御史的官。他平时则精究阴阳五行,并把纳甲占卜和印度的占星学结合到一起,发明了以人的出生年、月、日的干支算命的方法,以此来推定这个人一生的贵贱寿夭、吉凶祸福。他预测人的一生运动规律的准确度很髙,据韩愈的介绍,其推命“百不失一二”,这种“汪洋奥义,关节开解,万端千绪,参错重出”(《韩昌黎文集•李虚中墓志》)的微理演算,与王充的直观性经验分析相比较,显然是一次飞跃。由于李虚中的这种演算以出生的年、月、日三要素的依据,因而又称“三柱”法。但是在实践中,人们发现“三柱”法仍然不够精微。以一日生一人计,一年生三百六十五人,一甲子(六十年)中仅生二万余人。然而一郡户口不下数百万,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人,一郡之中即有百人。百人同日生,却并不同命。由此暴露了“三柱”法推论命运时的粗糙性。

  洪丕谟在《中国古代算命术》中说,命学一脉自五代徐子平奠定下基础以来,经两宋与元,氤氲做气,浸润蔓延,至明清时节,既蔚然成风又不断变化。随着时代的推移,李虚中发明的这种算命“三柱”法,从皇家大院,流人民间,被五代时的徐子平所继承,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完善。徐子平,名居易,确切的生卒年代已难以考证,只知他是一个隐士,对于读书做官没有兴趣,长期隐居于华山西侧的棠峰洞之中,醉心于八字算命术的研究。他不仅能根据一个人的八字推算他的一生轨迹,还发明了根据一个人的八字推算他全家人吉凶祸福的办法,使八字算命术达到了完备。他在算命术上的最大贡献,就是把李虚中推算年、月、日干支的办法,进一步演进为年、月、日、时同时测算的“四柱”法,以日干为我(日主),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、刑沖会合为推命重点。他还将自己的许多算命技巧,编成形式多样的口诀、诗歌、韵文等,给后人学习八字算命方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,也促进了八字算命术在民间的发展与流传。他的这些研究成果,都收录于他所著的《渊海子平》一书之中,这本书是今天所能见到的、最早的系统地介绍八字方法和理论的专著,是后人学习八字方法的必读之书。可以说,徐子平才是八字方法的创造者,后人便将八字算命方法尊称为“子平术”。

  自唐宋以来到明朝命理学热潮由上层社会下移到民间的势头更猛,使得举朝皆迷命理的浓厚民风。在徐子平之后,八宇方法更是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对于中国人来说,八字算命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。可以说,不知子平八字,就不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八字理论与方法也不断地完善与发展,在徐子平的理论基础之上,宋代的冲虚子、僧道洪、徐子升等人,又对八字算命术进行了改进。

  明代是八字推命术发展的鼎盛时期。永乐年间,明成祖命令解缙等人编辑的《永乐大典》把这之前的论命书无论质量如何多被编入,如果说被编入《永乐大典》的命书仅仅是随大流做出了一番登记造册的盘点的话,那么在这以后的许多命学家企图集大成的一些著作、则可视做为重建完整严谨的命学体系的自觉努力。在这类命学家中,万民英的建树最令人瞩目。他的命理学巨著《三命通会》被后世推崇为采撮群言,得其精神的经典著作,是对中国明代以前命理学的一次最为系统的彻底整理,以及对中国古代命理学的最高成就。明代是四柱预测学理论发展和完善的鼎盛时期,当时除了万民英重建了命理学体系这一巨大工程外,比较有名而且质量较高的还有托名刘基写的《滴天髓》,沈孝瞻的《子平真i全》,张神峰的《神峰通考命理正宗》等。明代开国功臣宋濂,曾写了《禄命辨》一文,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命理学的历史渊源。刘基、张神峰等人,结合实际应用,扩大了八字算命的运用领域。

  清代有沈孝瞻、俞曲园、陈素庵、任铁樵等一班人马,著书立说,颇有突破。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由陈梦雷主编的《古今图书集成》,由纪晓岚领衔篡修的《四库全书》,基本上包罗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命学的所有重要著作,以至于陈素庵的《命理约言》,任铁樵增注的《滴天髓阐微》,袁树珊的《命理探源》等一些命学著述,也对前人命学余意引幽阐微,整理归纳,并有所创新和发展。同时,清朝人算命,不象明朝那样,把八字和神煞连得紧紧的,因为神煞一般都是硬套的,并且凶多吉少,从而为算命的准确性和灵活性设下了重重障碍。因此,单从本身八字出发结合岁运,论定吉凶,就成了清代命理学家的一大特色。

  清末民初,正是社会大变革的时候,西方文化冲击着中国传达室统的八字算命术,但是,不少有志之士,如袁树珊、徐乐吾等人,努力吸取西方科学的长处,来发展八字理论与方法。民国时期把命理学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主要是徐乐吾、袁树珊、韦千里、林庚白等命学大师。其中徐乐吾贡献最为突出,他先后出版了《子平真诠评注》、《命理寻源(附杂格一览)》、《穷通宝鉴评注》、《造化元钥评注》、《滴天髓辑要》、《滴天髓补注》、《子平粹言》、《命理一得》、《命学新义》、《古今名人命鉴(附汪希文评命理)》等著作,对后世命学的发展影响很大。

  当代的学者或从哲学的角度,或从思想的角度,对八字命理进行了反思。一般而言,多从批判的角度人手,对之进行解构。有学者总体持怀疑态度,认为“命”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;关于命运的探索,经历了命相与命理两个阶段,前者试图从形相中寻找次定人之性命的规律,后者试图通过时间、空问条件寻找决定人之性命的规律。从思维形式看,“命理哲学”同样受到我国以辩证和类比为特点的传统思维方法的制约;从思维内容看,“命理哲学”是一个具有浓重迷信气息和唯心主义色彩的演算系统,因而受到古代唯物论的批判和现代科学的轻蔑和否定。因此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,“生辰八字”的演算,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说得清楚的科学依据,更是四面楚歌,被视为迷信,视为唯心主义的宿命论。(参见周山《命理哲学批判》,《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》1995年第1期。)这一观点在主流学术界是有较大支持率的。

  当然众多的命学研究者则多从正面肯定之。认为,命学自古就有书房派和江湖派之分。众多古籍都是书房派所著,广传于世;江湖派以盲师口诀为代表,世代承袭。论理论研究之透彻,书房派居功至伟;论实践经验之丰富,江湖派得天独厚。在实测中,书房派善于剖析入微,指导人生;江湖派善于铁口直断,应验如神。若以武功作喻,书房派好似屠龙刀,得之号令天下,大局在握;江湖派犹如倚天剑,持之削金断玉,攻坚克顽。也就是说,书房派命学的大局观很好、对人生的指导性很强,尤其适合剖析高层次命局;.江湖派命学注重细节,擅长挖掘具体信息,适合于市井大众式测命。

  同时指出,近现代命学理论可分为两大体系:一是日元旺衰体系。此体系以日元旺衰为核心,把八字分成两个阵营:比劫、枭印为一党,财官食伤为一党,对比两方力量强弱。日元旺剡抑之,衰则扶之。此体系确实容易上手,也能测对部分命局。但在根本理论上,它就有问题!所以在实践中有许多盲区。此体系的立论基础看似辩证,其实流于机械。试想,八字是对人生的模拟,这样简单划分为两党,犹如把社会上的人简单分为朋友与敌人一样,是很幼稚的看法。此体系的发展脉络:萌芽于《神峰通考》,成熟于《滴天髓阐微》,经民国时期的徐乐吾、袁树珊等名家提倡,当代邵伟华、李涵辰等先生承之而发扬,占据当代命学主流。二是传统格局体系。传统的书房派和江湖派都以格局为中心,把八字根据组合结构划分为大的类型,格局一定,人生大趋势就定了,再推敲细节问题。格局的核心是月令,因为月令是八字里的主宰力量,它象征一个人所处社会大环境如何换句话说,日元旺衰体系是以命主为核心的主观分析体系,是站在“我”的角度来分析人生,分析社会问题;格局体系是以月令为中心的客观分析体系,是站在社会的角度,看“我”是否适应社会!两者立论之不同,可见一斑。此体系是命学正脉,宋代《渊海子平》的发朝,明代《三命通会》的理论集成、定型,清代《子平真诠》、《穷通宝鉴》的延伸、成熟,以上古籍一脉相承,但在近现代却象其它传统文化一样日渐埋没,甚为可惜。

  而且大多命学研究者对命学的发展抱有乐观态度。认为,今后命学发展之方向,一是秉承传统命学正脉,恢复以格局为核心的论命方式,摈弃以日元旺衰为核心的错误途径。二是对传统的书房派与江湖派的命学理法兼容并蓄,刀剑合璧,自然无往不利。三是探索古代命学在现代环境下的正确“翻译”与变通,做到古为今用,这才是真正的不失原则的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