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图洛书出自 大衍之数,到底是五十?还是五十五?


历来学数术的有个争议,大衍之数,到底是五十?还是五十五?这两种说法都出自《周易·系辞上》辞曰:

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分而为二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,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扐以象闰,五岁再闰,故再扐而后挂。 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。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。”

在以往的解释中,天地之数,就是大衍之数。这就很尴尬了,前面说的是“大衍之数五十”,后面算出来“天地之数五十五“。差的那个“五”怎么解释?

河图洛书诗句_河图洛书出自_河图洛书是哪部经典生成的源头

有两派的观点,一方认为,天地之数不是大衍之数,于是另外计算大衍之数。比如:

京房曰:“五十者,谓十日、十二辰、二十八宿也,合五十”。邵雍曰:“天数二十有五之倍数,合五十”。马融曰:“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,日月生四时,四时生五行,五行生十二月,十二月生二十四气,合五十”。荀爽曰:“卦各有六爻,六八四十八,加乾坤二用爻,合五十”。郑玄曰:“天地之数五十有五,以五行通气,凡五行减五河图洛书出自,合五十”。朱熹曰:“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”。杭辛斋曰:“勾股自乘合大衍数,既三三见九,四四一十六,五五二十五,巧合五十”。

这一派的人,统统都认为,古书流传下来没有抄错,大衍之数五十也没有错,天地之数五十五也是对的。那么什么错了呢?是我们理解“大衍之数”理解错了,于是个人又有个人的理解,以至于弄出这么多的说法来。但凡数术,有定数,有变数,定数都定不下来,怎么演变呢?

河图洛书是哪部经典生成的源头_河图洛书出自_河图洛书诗句

一直到了近代,易学大师金景芳提出,有可能是:“书抄漏了”,导致后人以讹传讹两千年。“大衍之数五十”应为“大衍之数五十有五”,古书可能脱“有五”二字。因为这种纠正,谩骂金先说的人也有很多,他们都不认为如上哪些名声赫赫的大家会犯这种错误。一定是金景芳“哗众取宠”,靠批判古人来给自己赚名气。然而事实究竟如此呢?笔者认为:数术问题,数术解决。

我们先看看“小衍之数”,水一、火二、木三、金四、土五。一、三、五、为阳数,其和为九,故九为阳极之数。二、四为阴数,其和为六,故六为阴之极数。《周易》里面的“用九”,“用六”就是从这里来的。六九合为十五,故此小衍之数合为十有五。

我们再看“洛书之数”,又名九宫之数: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为肩,六八为足,以五居中,和为四十有五。再看“河图之数”河图洛书出自,又名天地生成之数: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;地二生火天七成之;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;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;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。合为五十有五。

我们可以看得出来,小衍之数、河图之数、洛书之数,全部都是阴阳、五行之数相加而来。如果算法一样的话,大衍之数当为天数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;地数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;相加合为五十五。天数又称阳数、地数又称阴数。故天地之数、阴阳之数、大衍之数都是一个数。

极简国学:阴阳学说

极简国学:五行学说

极简国学:洪范九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