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八字命理的根源:道家文化概述


  第一节:道家泛说

  中国传统文化,基本是由“儒释道”三大体系组成,对应的思想就是释家、儒家、道家三种主要思想。相对应的宗教有佛教和道教。

  其中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,但没有宗教;释家有宗教、但属于外来从印度传入;道家思想,是中国本土文化、又由此延伸了宗教:道教。

  道家主要代表人物:是“老子”和“庄子”。

  《史记卷六十三.老庄申韩列传》:老子者,楚苦县人也。姓李氏,名耳,字伯阳,谥曰聃;固守藏之史也。春秋时期人,出生约公元前571年。

  唯一留存著作是《道德经》,又称《老子》,乃老子西出函谷关时,应关令尹喜之请作。

 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,道家学派创始人,道教奉为教祖;唐玄宗封老子为太上老君、封《道德经》封为《道德真经》。是当今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。

  《史记卷六十三.老庄申韩列传》:庄子者,蒙人也,名周。周曾为蒙漆园吏,与梁惠王、齐宣王同时。其所学无所不窥,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。。。。

  庄子,约公元前369-公元前286。战国时思想家、哲学家、和文学家。

  唐玄宗封庄子为“南华真人”。《庄子》封未《南华真经》。宋徽宗时封“微妙元通真君”。 唯一留存著作:《南华经》,即《庄子》。其中分内篇、外篇、杂篇三部分,其中内篇为庄子所著,外篇和杂篇为后人所加。

  庄子与老子并称为“老庄”,哲学体系为“老庄哲学”。

  道家主要典籍:

  包含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黄帝四经》等。

  《黄帝四经》,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,当时《黄帝四经》和《老子》放在一起,同时出土。

  《黄帝四经》包含四部经典:《经法》、《十大经》、《称经》、《道原经》。主要强调“道”和“法”。

  是先秦人著,作者已经无可考,但其主要思想,和越国范蠡、即陶朱公的思想很接近,所以有推测可能是范蠡所著。。

  《黄帝四经》是黄老道家的代表经典之一,另外一本就是《道德经》。

  黄老道家学说,简称黄学,起源于战国,盛行于西汉初期。

  道家其他主要人物及著作:

  文子,著作《通玄真经》,文子是老子的弟子。

  列子,著作《列子》,可能是后人伪作。

  春秋越国范蠡、即陶朱公。

  战国管仲,著作:《管子》

  战国鬼谷子,著作《鬼谷子》

  秦黄石公

  汉张良

  汉魏伯阳,著作《周易参同契》

  三国诸葛亮

  宋陈抟

  明刘基

  中国的道家思想两种

  中国的道家思想,主要分两种。

  其一是:老庄道家

  代表人物:老子、庄子;

  代表著作:《道德经》、《南华经》

  思想本质:无、自然。

  追求人的本质自然属性、即生物属性,去除人的社会属性。

  老庄道家代表比如庄子,一生逍遥自由,楚君请其为相而不去。

  其二是:黄老道家

  代表人物:老子;

  代表著作:《道德经》、《黄帝四经》

  思想本质:无为体、有为用。

  也被称为功利性道家,讲究顺应时代而入世,其外在表现形式和儒家有一定的类似,但内在本质不同。

  儒家代表比如孔子,一心报效国家、一生追求名利;

  黄老道家代表比如范蠡,当出而出,当入而入,功成身退,而经商成巨富,有“富如石崇陶朱”之说。成巨富后,一生三散其财、又三次成为巨富。

  道家哲学思想三种

  知“道”:了解“道”。

  顺“道”:顺着“道”、无为。

  改“道”:顺“道”、有为。

  两种道家哲学流派的区别

  老庄道家思想:知“道”、顺“道”、无为。

  黄老道家思想:知“道”、 顺“道”、改“道”、有为。“无”的目的是“有”,“有”的目的是 “无”,有无兼具。也有部分是“以无逐有”。

  道家延伸发展思想

  法家:商鞅变法、韩非子。

  兵家:孙子兵法。

  阴阳家:齐人邹衍。《吕氏春秋》受到邹衍学说影响。

  纵横家:鬼谷子王诩、合纵派的苏秦,连横派的张仪。合纵:六国合力抵抗强秦;连横: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以求苟安。

  以上均是道家思想延伸出来的思想,本质还是道家。

  第二节:什么是“道”?

  生活常听见有关“道”的词语

  道理:大家讲道理。。。你讲的有道理。。。

  知道:这件事。。。你知“道”吗?这个人。。你知“道”吗?

  人道主义、头头是道、道不同不相为谋、志同道合。。。。。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:道不可说

  《道德经》第一章:道可道非常道。

  《道德经》三十二章:道常无名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:道是自然

  《道德经》第三章:

  不上贤,使民不争。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不见可欲,使民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也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。恒使民无知无欲也,使夫智不敢,弗为而已,则无不治矣。

  此文主旨,是让人回归自然本源的生物状态。

  《道德经》二十五章:有物混成。先天地生。寂呵寥呵。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。可以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。字之曰道。吾强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。逝曰远。远曰返。道大。天大。地大。人亦大。国中有四大。而人居其一焉。人法地。地法天。天法道。道法自然。

  寂兮寥兮:寂、没有声音,寥、没有形体。

  逝:指“道”的运行周流不息,永不停止的状态。

  反:作“返”。循环往复之意。

  《道德经》二十五章译文:

 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,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。没有声音也没有形体,寂静而空虚,独立存在而不会被何外力所改变,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,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本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把它叫做“道”,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“大”。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,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,伸展遥远而又循环往复的返回到本原。所以说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人也大。宇宙间有四大,而人居其中之一。人以地为法,地以天为法,天以“道”问为法,而道则以自然为法。

  老子说的“道”:可以为天地母。。。字之曰道”、“道,法自然”。。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?“道”产生在天地之前,故为天地之母,道产生了天地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,“道,法自然”,老子以为,“道”就是以自然为法则在运转,道就是自然。

  自然界都有其自己的自然法则,比如阴阳交替、四季循环、昼夜循环、优胜劣汰等等,均是 “道”的具体表现,而这些表现的背后,所蕴含的自然规律,这就是 “道”。

  这种自然规律,对世界万物、包含人类,全部适用。

  “道”以自然为法则,即自然界万物本身属性和运行规律。

  什么是道:道是逍遥

  《庄子。逍遥游》: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,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,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。。。肩吾曰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,淖约若处子,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,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乎四海之外。其神凝,使物不疵厉而年谷熟。”

  《庄子。逍遥游》:尧让天下于许由,曰:“日月出矣,而爝火不息,其于光也,不亦难乎?时雨降矣,而犹浸灌,其于泽也,不亦劳乎?夫子立而天下治,而我犹尸之,吾自视缺然。请致天下。”许由曰:“子治天下,天下既已治也,而我犹代子,吾将为名乎?名者,实之宾也,吾将为宾乎?鹪鹩(jiaoliao)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(yan)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归休乎君,予无所用天下为。庖人虽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(zunzu)而代之矣。”

  “道”是回归自然本源、本身属相位置的状态。

  《庄子。逍遥游》:朝菌不知晦朔,惠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楚之南有冥灵者,以五百岁为春,五百岁为秋;上古有大椿(chun)者,以八千岁为春,八千岁为秋;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,众人匹之,不亦悲乎?

  惠蛄:禅。冥灵:龟

  此描述人生很短,不如返回到自然。

  人在追求什么?

 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追求什么?大炼钢铁,打到走资派。

  在六十年代的人:文化革命,破除四旧。

  在八十年代的人:顶替到国企、看不起私营老板。

  在二十一世纪初:全民炒股、全民经商、争当老板。

  人民回顾过去,顿觉沧海桑田。

  现在的人在干什么?

  百年之后的人,如何看待今天的人?

  就比如现在的人,看待百年之前的人,道理一致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? 道是无极、是无。

  《道德经》四十二章: 道生一。一生二。二生三。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。沖气以为和。

  其中“一”指“太极”、“二”指阴阳两仪、三指三才。

  那么“道”指什么?

  老子所说的“道”,炎黄理解就是“无极”态。

  老子说无极:

  《道德经》二十八章: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。为天下溪,常德不离,复归於婴儿。知其白,守其黑,为天下式。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复归於无极。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。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於朴。朴散则为器,圣人用之则为官长。故大制不割。

  溪:溪谷、为 “下”之意。

  式:法式、占卜工具。为卜知世界规律之意。

  忒 (tè) 差错。

  器:万物。与“道”相对而言。

  溪、婴儿、式、无极、谷、朴==》均有“道”。

  庄子说无极

  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说:“无极之外,复无极也”。

  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,无极之外,还是无极。

  无极就是道,是道的另外一个名称。

  如果用数字来描述无极,无极的这个数字就是“0”。

  0就是无,就是什么都没有、就是空、无极就是无、就是空。

  如果以世界来描述无极,无极属于开天辟地之前的世界混沌的状态。即太极未明、阴阳未分、万物均混为一团、混混沌沌、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。

  故无极是比太极更早的状态。

  无极:即无态、即无规律、无重点、无阳无阴的状态。

  其表现形式也有不同。

  一张白纸,上面什么也没有,是无极态;

  夜空的星,无边无际,没有中心、没有重点。也是无极态。

  比如一缸水,水中多悬浮物,这些悬浮物或飘在上面、或在水中央、或在水底,没有丝毫的规律,却比较均匀的分布,这就是无极的状态;

  如果自己是个巨人,巨大到世界宇宙就是一缸水,则大气层就是水,而诸多星球就悬浮在宇宙之中,没有丝毫的规律,却比较均匀的分布,这个宇宙,就是无极的状态。

  无极,就是自然规律、自然法则、就是0、就是空、就是无、就是道。玄而又玄,自然之门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:道是无为

  《道德经》第二章:

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恶已;皆知善,斯不善矣。有无之相生也,难易之相成也,长短之相刑也,高下之相盈也,音声之相和也,先后之相随,恒也。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,万物作而弗始也,为而弗志也,成功而弗居也。夫唯弗居,是以弗去。

  《道德经》第三章:

  不上贤,使民不争;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;不见可欲,使民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也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,恒使民无知、无欲也。使夫知不敢、弗为而已,则无不治矣。

  《道德经》第四十三章:

  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无有入无间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及之。

  《道德经》第五十七章:

  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以此: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;人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;法令滋彰,盗贼多有。故圣人云:"我无为,而民自化;我好静,而民自正;我无事,而民自富;我无欲,而民自朴。“

  《道德经》六十三章:

  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。大小多少。报怨以德。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;天下难事,必作于易;天下大事,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
  道是自然,故无需为

  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四章:

  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;其脆易泮,其微易散。为之于未有,治之于未乱。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,无执故无失。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是以圣人欲不欲,不贵难得之货,学不学,复众人之所过,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。

  《道德经》章:第六十四章 译文:

 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,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;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;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;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;治理国政,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。合抱的大树,生长于细小的萌芽;九层的高台,筑起于每一堆泥土;千里的远行,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。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,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。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,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。人们做事情,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,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,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。因此,有道的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,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,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,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。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。

  “道”因为有其自然本质属性,故无需人为,为也为不好,还是得顺应自然规律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:道是柔小、是水、是质朴、是下、是婴儿

  《道德经》第八章: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
  《道德经》第四十章: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。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
  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二章:道常无名,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候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
  译文:“道”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,它虽然很小不可见,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。侯王如果能够依照“道”的原则治理天下,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。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,就会降下甘露,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。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,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,任命各级官长办事。名分既然有了,就要有所制约,适可而止,知道制约、适可而止,就没有什么危险了。“道”存在于天下,就像江海,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,使万物自然宾服。

  《道德经》第十章:

  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涤除玄鉴,能无疵乎?爱民治国,能无为乎?天门开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无知乎?生之畜之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:道是不仁

  《道德经》第五章 :

  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;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?虚而不屈,动而俞出。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

  刍(chu)狗:用草扎成的狗。”

  橐龠(tuóyuè ):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——袋囊和送风管,是古代的风箱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:道是平衡

  《道德经》第七十九章:天之道,其犹张弓乎?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;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;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孰能有余以奉天下?唯有道者。是以圣人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处,其不欲见贤耶?

  炎黄曰:道是平衡,故世界自然,损有余而补不足,自有回报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:道是平等

  《庄子·齐物论》:毛嫱丽姬,人之所美也,鱼见之深入,鸟见之高飞,麋鹿见之决骤。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?

  炎黄曰:毛嫱丽姬很美,但却是人类标准下的美,鱼鸟鹿则不能辨别其美、反而逃走了,那么,美丽的标准以谁而定?难道就是人类说了算? 即便人类说了算,鱼鸟鹿还是不认可;包含在人类自己中间,有些人认为此为美,有些人则认为丑,那么是谁说了算?你是皇帝用法令说了算?此说了算,也是表面,难以改变人类心中自己的判断。

  故本无标准,标准是人定的,而世界是自然平等的。

  庄周梦蝶,是物化,是说人和蝴蝶的平等,不知道究竟是人、还是蝴蝶。

  美国莱昂纳多主演一部电影《盗梦空间》,每个空间均是平等,无所谓此、无所谓彼,哪个是真正世界?

  《庄子·秋水》 : 北海若曰:“以道观之,物无贵贱;以物观之,自贵而相贱;以俗观之,贵贱不在己。”

  什么是“道”?道即自然、故而平等,包含:众生平等,众物平等,众多三维空间平等。时、空、物的全方面都平等。

  什么是“道”——总结

  从阴阳角度来说:

  道是接近与“阴”的状态。

  道是婴儿、是朴、是还没有始状态、没有欲求的状态,故以婴儿形容。

  道是水、溪、谷、海。处低处,近于道。

  从自然角度来说:

  道是自然、本性、本身规律

  道是无为、顺其本性即可、无言、无极。

  道是不仁、有仁则无道。

  道是平衡、平等。

  “道”有动静

  道的静态:

  指世界万物的“内在属性”,即本质、特点。比如马和泥土的特质不同。也比如男女特点不同,男为阳、女为阴。每个人、每个事物都有本身特点。这种特点属性,就是“道”。也可以用道的观点去发现。

  道的动态:

  指世界万物的“发展规律”,即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世界。比如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环,人出生到成长到死亡的循环。道因为有规律,故可以按照规律来预测。比如冬天后面就是春天。